党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

00后世界技能冠军的炼成之路

题记

2022年10月16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在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两日后,2022年10月18日,法国波尔多。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开幕,中国河南选手唐高远、侯坤鹏将与来自各国17支队伍34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向移动机器人赛赛项发起金牌冲击。经过4天五个环节的激烈角逐,两名选手以领先第二名16分的绝对优势最终摘得赛项金牌!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我国自2011年起,在世界技能大赛累计取得57枚金牌、32枚银牌、24枚铜牌和63个优胜奖,技能奥运金牌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追溯唐高远、侯坤鹏五余载夺冠历程,从选择进入技校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到站上世界技能之巅,他们用脚踏实地,不断拼搏的精神,向我们诠释了技能如何改变命运,也激励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选择接受技工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

一、发现自己的星火,坚持前行

初中毕业的侯坤鹏因为严重偏科,无法进入心仪的高中,是选择在“高考无望”高中混日子,还是“转换赛道”学习一门技术?坤鹏徘徊了很久。而此时的唐高远,虽以高分考进高中,却在突然就厌倦枯燥的学习模式和生活,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这一晃就是三年的宝贵青春。三年里,他当过厨师、服务员,也曾摆过小吃摊。2017年,在经历了无一技之长加持,只能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他,选择重新走入校园,去技校学一门技术,哪怕先从养活自己开始。2018年,坤鹏在电工父亲的影响下,怀揣着“只要家伙事儿端得稳,照样也能出人头地”的想法,也义无反顾走进了技校的大门。

入校后,坤鹏发现这里的教学方式和中学时完全不同,一部分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则是动手实操,学习的热情一瞬间被点燃。同时被点燃热情的,还有2017级唐高远同学,在一次参与市里的光机电比赛,看到别的项目组操控机器人灵活运动,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虽然最后没有脱颖而出,但在两个月的集训中,他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回到班级后,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机器人设计、机器人编程,机器人视觉等知识。

2019年初,院系决定在电气工程系组建精英班,要进行招生选拔,侯坤鹏果断加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经过层层选拔,大多人受不了学习时的枯燥,选择了放弃,原本80人的精英班仅剩下30人。在这里,侯坤鹏与唐高远顺利“会师”,成为了同班同学。

阿西莫夫说“做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两次人生的关键转折,如要追溯一番,二人可能都存有那么一个开始亮度并不怎么高的“原点”,但能够及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以此发端,不断聚合生命的能量,就能照亮自己生命的原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星火,然后坚持前行,结果自然不会差。

二、足踏实地,迎来的成就才会更长久

刚进精英班时,唐高远一度搞不懂函数的使用原理;侯坤鹏则对装配机器人不熟练。两人面对困难的解决方案从来就只有一个——拼尽全力破局。晚上下课后,唐高远开始疯狂刷题,只为更好地体会函数的作用;侯坤鹏则留出1小时专门用来练习拧螺丝等动作,克服紧张情绪……2019年,捷报传来!中国选手郑棋元、胡耿军在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上一举夺冠,打败了此前5连冠得主韩国队,这一消息极大鼓舞了备赛的队员们,也更坚定了侯坤鹏与唐高远前进的脚步。

高技能背后是严苛的训练。备赛集训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有些时候身体已经筋疲力尽,可精神状态依旧亢奋,他们必须依靠不断校准方向、找到自己目标才能来对抗这种撕裂感。付出终有回报,侯坤鹏、唐高远在河南省选拔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国赛,在国赛选拔赛中,又以第四名的成绩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侯坤鹏负责实操,唐高远负责电脑编程。

至此,二人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正式踏上世赛备战之路。也许一波三折才是生活的常态,虽然他们很努力,但在首次集训考核时只名列第四。为了尽快提高成绩,早日调试出合适的程序,他们一连在操作台吃了9天泡面;2021年,两人几乎没有回过家,整日泡在学校的实训教室中,与教练一起解决新发现的问题……以前拆装一个机器人要用8个小时,经过一遍遍练习后,最终把时间压缩到5个小时。

2022年2月至5月,国家集训队辗转奔赴安徽六安、广东广州、云南昆明等地进行轮训。每天的训练,侯坤鹏、唐高远不敢有片刻松懈,因为心怀为国征战的梦想。经过数月的努力,两人最终以集训考核第一名的成绩,组成中国移动机器人项目代表队,拿到了世赛的入场券。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们对成功的渴求,犹如“一日看尽长安花”风光无限,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更要看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两位寒门学子从落榜生、辍学生一步步走上世界大赛的舞台,终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专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足踏实地,迎来的成就才会更长久!

三、希望之火永不灭,才能做赛场强者

2022年10月19日,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机器人项目比赛在法国波尔多赛区正式开始。第一天比赛的是关于机器人的装配,模拟医院场景完成基础单元功能测试题目。然而,侯坤鹏和唐高远在安装完OMS升降系统的传动机构时,伸缩机构转动的摩擦力特别大,经过检查发现一块铝材比其他的厚了0.5毫米。两人立刻紧张起来:继续加工,需要将已经装好的东西全部拆掉;不拆,可以用,但会影响升降性能,进而影响后面几天的比赛; 竞赛选手拆,会占用时间,影响比赛进度。经过几秒钟的犹豫,两人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侯坤鹏快速将零件拆掉,申请进入加工区快速打磨,重新安装、测试。接下来的比赛,两人配合完美,最终提前30秒完成了测试题目。

第三天比赛的是:机器人到货架上取药。但上、下两层货架都加装了门,机器人需要开门拿药,然后再把门关上,比赛难度增加。虽然遇见了从来没有做过的题目。二人依靠完美的配合,在短暂的眼神交流后,及时改动硬件和软件,机器人终于“灵动”起来。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经过4天激烈比拼,21岁的侯坤鹏,22岁的唐高远以良好的心态和炉火纯青的技艺终于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

行百里者半九十。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四年的努力要在四天完全展现,这既需要选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更要有坚定必胜的信念和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在经历误差、新的题目时,侯坤鹏、唐高远二位同学意志没有垮、信念没有丢,心态没有变,一步步稳扎稳打,调整节奏,沉着应战,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正是长达几万小时的训练,“刻在肌肉里的”操作手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真正的赛场强者是在一年又一年的艰苦训练中,无论多苦,始终不放弃。心中的那团希望之火也永远不会熄灭。只有这样才能“必然”取得最后的成功。

“金牌”仅是起点,征程尚未完成!载誉归来的侯坤鹏和唐高远,如今已经入职母校漯河技师学院,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在实训室为遇到难题的学弟们做指导,用亲身经历去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热潮中。

结语

2022年岁末,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引用宋代词人苏轼名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并作出阐释:“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同时习主席指出:“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这种浩然之气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奔涌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无论前路多难,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要求,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并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时刻,侯坤鹏和唐高远的“逆袭之路”让更多心怀梦想的普通人通过奋斗,让自己的价值能够被承认,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的深刻道理。

愿大家都同心同行,积跬步以至千里,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作者:张懿,此文于2023年6月入选河南省委宣传部《“学习二十大 豫讲豫出彩”基层理论宣讲优秀讲稿汇编》)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太行山路
与纬八路交叉口路西(火车站乘
113路公交车)
邮编:462000  
招生咨询电话:0395-3138579  
值班电话:0395-6100076 
联系邮箱:lhjsxy@yeah.net
  • 官方微信号
  • 招生就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