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红 技能蓝
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的艾爱国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在长期的课程、竞赛实践中,我们踔厉奋发,竭力培育学生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自2019年毕业以后,承蒙学院领导赏识,我有幸进入了漯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依稀记得我初到漯河技师学院时接手的第一个班级是20春汽修班,由于赶上疫情开学推迟到了将近5月份,诺大的校园闪烁着我和50多名孩子的身影,我们通吃同住,一起学习、专研技能,那一个月我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起初很多家长都对职业类院校存在很大的偏见,学生们也比较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中招落榜,被淘汰、遗弃的学生。那时候我经常鼓励学生们“不要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诚然我们需要面对失败,在曾经的学习中我们确实由于各种因素掉队了,但是在我这里不问过往,只向前看。如今的我们选择了和曾经不一样的道路,只要我们努力奋进,依旧可以在自己的选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转眼间四年已经过去,作为大家眼中素质一般的春季班,这个班级中有将近20名同学被分别抽选到博世班。其中张自凡在校期间通过学院提供的平台与汽车维修协会合作,自主创业建立自己的汽车美容店;胡跟来在河南省中职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项目中取得省二等奖的成绩;杨艳杰在今年河南省第二届技能大赛重型车辆赛项中取得了铜牌的成绩。看着这些学生学有所成,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在技能大赛的平台上崭露头角,我想这应该就是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吧。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二十大报告中对文化工作的论述,对文艺事业今后的发展与建设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直以龙的传人自居的中国人,逢年过节都要举行一些如舞龙灯、赛龙舟之类的喜庆活动,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在百姓心中,龙象征着威严,也象征着吉祥,更是百姓们的希望与寄托。五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我们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龙文化。龙文化在历史上曾为我们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刚刚入校不久的22级新能源班也是我的班级。为了实现学生们放下手机、走出教室的理念,在领导的帮助下,我借助漯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龙协会的平台将我的班级打造成了“舞龙特色班级”,一开始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非常抵触,为了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我时常陪他们一起练习并且和他们谈心“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更不能丢。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持之以恒,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更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做成一件事!”通过多方不懈地努力,终于在今年阴历3月3日少数民族年那一天,20多名学生乘坐大巴赶赴广西南宁,与来自越南、缅甸等多个国家的舞龙选手同台竞技,最终取得了全国第二名的成绩。时至今日,我还会开玩笑的问学生们:“比赛结束了,你们现在还愿意舞龙吗?”学生们总会笑着说:“经过这次比赛,突然发现自己国家的文化有着无限的魅力,尤其是站在台上享受2万多名观众掌声的那一刻,心里就一个信念,就是累死也要把表演做好。”从一开始的好奇,到疲倦、再到坚持、最后收获的是自信和友谊。现在这群孩子天天嚷嚷着要出去舞龙,还吹牛到争取明年抱个金牌回来。我想着可能这就是舞龙背后所传承的民族文化,而这种传承就是文化自信。
如今的孩子们出生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不再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困在柴米油盐之中,他们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不能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抛之脑后,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人容易自卑,很多人崇洋媚外,曾将国外的东西就是好的理念已经被当代年轻人彻底打碎,更多人不再觉得日韩欧美才是顶流,我们华流也可以是顶流。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诵读经典文学,将传统汉服大大方方穿上街,尽情展示着中华文化之美,我想这种传承就是文化自信。
四年得时间如同白驹过隙,我也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名父亲,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变成了一名教师,从一名群众变成了共产党员。这一路的脱变离不开学院提供的平台,离不开领导的殷勤指导,更离不开党组织的关怀。我始终相信打铁还需自生硬的道理,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我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业务能力,坚持终生学习的原则,积极参与各项教师竞赛,通过大赛锻炼自己,拓展视野。在河南省优质课的竞赛中获得省二等奖的成绩,在河南省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省三等奖的成绩,在向何江涛同志学习主题班会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的成绩……更是在今年上半年,赶赴安徽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学习,系统的学习了新能源智能化技术(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并在第二届技能大赛中获得第7名的名次。
这些成绩并不能使我满足,作为而立之年的我,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趁着年轻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并且将这些技能传承给我的学生,给自己的人生画上精彩的一笔,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汽车行业需要的人才。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我深知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立足岗位、奋发有为,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必将用实干成就自己的梦想,在平凡中彰显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