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奇:有想法爱捣鼓的一线“发明家”
王小奇:有想法爱捣鼓的一线“发明家”
个人简介:王小奇,1992年6月参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江苏靖江市供电公司斜桥供电所运维采集人员,曾获得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农电之星”,泰州供电公司“技术创新标兵”,靖江市供电公司“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48岁的王小奇是江苏靖江市供电公司斜桥供电所运维采集人员。20多年来,王小奇一直从事线损管理、线路运维、故障抢修等工作,对于解决线路跳闸、漏电点查找等问题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他曾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是大家公认的技术标兵、岗位能手。
有一股子钻劲
努力提升岗位技能
斜桥供电所供电面积107.88平方千米,主要为斜桥镇25个行政村的客户提供装接电表、抄表收费、故障抢修及安全用电宣传等服务。供电所直接面对广大客户,所以当线路出现故障时,及时恢复供电成了基层供电员工最迫切的想法。而王小奇更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断思考着。
王小奇发现接通跳闸线路通常需要运维人员到跳闸点进行人工操作,这样不仅浪费人力和时间,有时还会导致线路故障。能否设计一种漏电保护器远程遥控接受器,实现检测和遥控的一体化控制?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王小奇的脑海里。
2004年,学过无线电修理技术的王小奇从市场上购买了二三十个电话座机,经过反复分拆、研究,他从电话座机里找到了设计的灵感。2005年,王小奇成功研制出了漏电保护器远程停送电装置,解决了漏电总保护器跳闸后,辖区线路运维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跳闸点恢复送电的难题。同年,该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凭借着这股子钻劲,王小奇面对每一台电器设备、每一个工作现场,想到的都是它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王小奇说,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反复钻研,才能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只有脚踏实地调研、试验、计算,才能把脑海中不成形的想法变成具有实用价值的发明,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
针对实际难题
一门心思搞发明
经过几轮农网改造升级,农村漏电总保护跳闸现象大大减少。然而,由于低压线路具有供电半径长、客户分散的特点,跳闸现象难免发生。
针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斜桥供电所召开专题分析会,提出利用先进技术代替传统登杆的方法查找线路跳闸缺陷。可是具体怎么做,大家都没有明确的思路。这时,王小奇主动请缨:“所长,让我试试吧。”所长缪建兴想了想说:“行,正好平时你爱捣鼓这些,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需要大家配合的地方也不要客气。”不成想,一段时间后,这个先进技术真被王小奇给捣鼓出来了。
当时,王小奇正带领运维人员检查线路漏电情况,发现使用的漏电测试仪只有25厘米长。这么短的长度,运维人员如果想要检测线路是否漏电,必须登杆才能操作,还可能面临高空坠落的危险。王小奇思考,是否能把钳形表分成探头和显示器两个部分,中间部分用数据线连接呢?探头加上8米长的伸缩绝缘杆绝对能接触到导线,人站在地面上可以看见显示器,同时也可以测量线路是否漏电。
想到就做,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开始研究分体式漏电测试仪。研制过程中,他发现钳形表的探头是圆形的,高空如果无人按压将无法接入导线。于是,他在圆形探头两侧装了4片扇型聚酯片,解决了导线无法导入的难题。
有了分体式漏电测量仪,运维人员排查漏电缺陷更加方便快捷。该项目获得了国网江苏电力QC成果三等奖、泰州供电公司QC成果二等奖。
带领技术团队
激活每一个创新细胞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增加对经营区域内农村供电设施的投入。低压配电箱是农村供电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运行是保证低压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关键。然而,低压配电箱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管理起来难度较大。
为保证正常供电、减少供电设施损失,王小奇和同事共同发明了低压配电箱远程监控装置。该装置通过传感器可采集配电箱温湿度、电缆表面温度等数据,实时将数据发送到电力辖区管理人员和部门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当配电箱出现异常时,监控装置会自动告警,管理人员就能根据监控装置发出的提示及时处理异常配电箱,紧急切断箱内电源。该项目成果投入使用后,集中管理了户外低压配电箱,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王小奇的带动下,靖江市供电公司很多员工对发明和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6年,靖江市供电公司成立了“王小奇创新工作室”,团队由8名成员组成。作为“王小奇创新工作室”主要负责人,王小奇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创效活动,并在传授技艺、多供少损、节能减排、优质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
如今,靖江市供电公司员工都习惯喊王小奇为“王发明”。提起大伙儿给他起的这个绰号,王小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用心观察、思考大家平时工作中的难点,想让大家干起活来更轻松、更高效,让咱们的电网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