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面塑亮相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 栩栩如生引人驻足点赞
大河网讯(记者 刘晓明)8月11日,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大同拉开帷幕。在技能展示区,来自河南代表队的漯河技师学院师生带来了非遗面塑制作的项目展示,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千里走单骑”“武财神赵公明”“腾飞中国”......展示现场摆放了多件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面塑作品。人物神态的逼真、色彩的丰富、细节的雕琢让人忍不住赞叹:“这是真正的手工工艺啊。”
面塑作品展示
面塑是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面粉为主料,调出不同色彩,用手和面塑主刀、开眼刀、小圆棍、擀面杖塑造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
赵氏面塑第六代传人、漯河技师学院教师赵闯告诉记者,做面塑用的面是高筋粉,其中含有糯米粉和防裂的甘油等,如果不上色素,是完全可以食用的。
制作面塑是个精雕细琢的活儿,捏面艺人根据构思取材,制作时,第一步要用铁丝构出作品的骨架,用来固定面的形态。再不断用手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服,顷刻间,一尊艺术形象便呈现出来。而且,面塑作品做好后自然风干,无需特殊加工就能永久性保存。
赵闯现场制作面塑
“制作面塑要具备雕塑和美术专业的基础,了解人物的五官神态和整体比例,基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做出有风格、有感情的作品。”赵闯说,面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所以面塑主要围绕中国古代知名历史人物、神话人物等制作,以传统的中国风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此寄托中华民族美好的愿景。
赵氏面塑从清末开始,已传承了六代,作为新时代的传承人,赵闯也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在面塑作品如何永久保存上,对面进行了创新的加工。早期的面塑作品体积比较小,创作类型单一,现在,我们把面塑作品发展成了工艺品,并努力做出更多更加大气、主题更加多元的作品,让面塑和现代艺术相结合,更加反映河南人民的审美趣味。”
链接:https://4g.dahe.cn/news/20200811707108?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