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习俗·春分】春和景明,万物恰好
春分,也称“升分”。“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春分立蛋
“重心”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在生活中处处有所体现,巧妙地利用“重心”能达成某些反直觉的稳定,譬如在绳索上行驶的《高空自行车》展项,通过悬挂配重块来使整个系统的“重心”位于“支点”以下,以此来达成平衡。春分“立蛋”也并非看上去那般困难,在鸡蛋凹凸不平的表面找到三个合适的“小山”支点,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立蛋”了。选用刚生下后4—5天、蛋黄下沉重心下降的鸡蛋也更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春分习俗
春分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除了“竖蛋”之外,春分还有很多习俗传承至今。
1.放风筝
风筝古时称为“鹞”“鸢”,“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2.祭祀
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的地方。
3.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节气三候
1.玄鸟至
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春分三候中的初候“元(玄)鸟至”说的就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的燕子。燕子飞来时,万紫千红的春天也到了,原野上百草回芽,天地间桃红李白。
2.雷乃发声
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3.始电
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今日春分,桃李初醒,玄鸟栖梁。采撷一束春阳,匀调身心平仄。生活如繁英次第舒展,前路若纸鸢扶摇云端。